国富论

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的传世著作。

极简简介

本书从生产的三大要素出发(劳动、土地、资本)讨论市场经济行为(看不见的手)以及分工理论。 此外本书也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讨论了现代意义的国家的责任与税收。

个人看法

本书的阅读过程实在是间断,前两章前年先读,第三章隔了一年,最后两章今年近期才读完。 如此的阅读方式或许遗漏了重点,此处仅以自己印象来进行评价,读个乐子,不求甚解。 本书的优点我就不赘述了,毕竟传世巨作。 总的来说,其对我个人的意义主要还是加深了一些对劳动和商品价值的理解。

缺点

我个人认为本书存在着显然的局限性,即一个很强的假设——“人是理性且自由利己的”。 这一假设也在后来几百年的研究中不断的被敲打,不过作为理想的经济学模型来说,其仍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毕竟做研究还是需要定好假设的,通常越本质的研究,假设越少越简单。 此外,本书并没有加入很多货币的讨论,从完整分析经济的角度上来说或许缺了一块(不过货币学说在金属本位下或许较为直观,不用过多阐明)。 或许还是要再读一遍加深理解,来发掘更多的缺陷。

感想/看法

  • 经济学的确和资产负债表等会计类知识高度相关,从个人/公司/国家不同层级来看,清楚的了解自己的资产负债表是十分重要的。
  • 书中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让人想起翟老师说的可贸易品和不可贸易品。不过此处是以价值的角度来衡量劳动,那么劳动的定价的确是比较有意思的话题。
  • 或许第二篇提到的资本国内运作可以和当下的“以国内大循环为主”联系起来。或许内循环的确要重于外循环。
  • “在对外贸易出现之前,剩余生活资料都被用于供养家眷/佃农等,导致贵族/地主的实力权威强大,政府权威弱小。而外商和制造业的出现,他们会选择将这些剩余的资料购买一些无用的东西,宁愿舍弃从这些资料中获得的势力和权威而将其拱手让人。”这个或许从一定程度上带来了国家政局的安定,即地方势力的自我阉割。
  • 俄乌战争双方缺的都不是钱而是物资,而两者好像都有渠道搞到物资。
  • 维持市场看来是要比赚货币更重要。联系到了之前的“我们为什么要资助落后国家?”的思考,以及大家挤破头杀入印度市场的现象。
  • 本书很大程度上在阐明国家在经济调控中处于的位置,同时展现了不少手段(关税等)。
  • “但是对于真正的各个职业需要的工具的出口,并不是通过高额的关税来制约的,而是通过绝对禁止来制约的。”想到了光刻机。
  • 书中提到的很多问题和现象好像目前越南也拥有。
  • 所以到底什么是“生产”呢?或许需要一个更精确的定义。
  • 亚当斯密对中国的分析很到位,国内大市场再加一个广阔的国外市场可以是的制造品大大增加,如果再通过自己的船只经营,使得制造业生产力大大提升。此外还能学到国外机械的制造和使用方法。但是当时的中国除了模仿日本外,再没有机会模仿外国改良自己了。
  • 当前购房的行为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加在公民身上的土地税。
  • 此书多处强调公平!经济上和法律上的公平。很难想到是一本数百年前的书。
  • 进口商人准备货仓的形式和如今的国际物流货仓十分相近!竟然 250 年前就有相似的形式了。
  • 看到一些说法是读《国富论》之前应当先读《道德情操论》,已加入书单。
  • Fun fact,亚当斯密出生的那一年,中国雍正皇帝登基。写《国富论》的那一年,1776 年,美国同年发布《独立宣言》。当国外的学者已经在探究社会经济运行的本质之时,我国似乎并没有“思想”上的进步。
  • 好的经济制度就是鼓励每个人去创造财富的制度。
  • 本书似乎讲的并不是国家该怎么富,更多的是在讲什么是“富”,以及每个人在此过程中的位置。
  • 香港似乎的确符合书中描绘的这么一个自由主义的弱政府经济港。
  • 但是这种发达经济下的分工模式也反映出很多问题。在这种螺丝钉化的培养模式下,产出了大量具有螺丝钉能力(比较优势)的年轻人。当社会总需求大幅降低的时候,这些年轻人无从就业,一定程度上又使得社会效率变得低下。
  •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目的一致:使供消费使用的资产不会短缺而且还要增加”,这句话或许是在强调消费的重要性,因为其造就资本的流动,反应了人的正常需求。
  • 重视商人的确是一种试错成本很低的探索手段,远远高效于政治家的“计划”。
  • 似乎我们曾经也有重商主义的影子,即重生产,轻消费。现在已经意识到了这种问题,想拉动消费需求,但是似乎还是没有找到好的方法。
  • 农耕文明似乎在中国人的基因里种下了对于房产的渴望。
  • “多数人的穷困是少数人富有的前提”,这句话振聋发聩。在越南,少数人先富起来似乎使得多数人永远陷入了穷困(中性表述)。

按节讨论/摘录

第一篇:论劳动生产力增进的原因并论劳动生产自然分配给各阶级人民的顺序

  • 可以通过契约交换购买来满足自己的绝大部分需求,所以才从这种相互交换的倾向中产生了分工。
  • 分工的程度受到交换能力大小的限制。
  • 商品市场价格或实际价格与自然价格不一致的原因何在?
    • 一个人贫穷或者富有,就要以他所能支配劳动的多少而定,就是看他能购买多少劳动。
    • 劳动才是衡量一切商品内在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 只有用劳动做标准,才能把任何时代任何地方的商品价值拿来做比较。
  • 土地私有和资本私有出现,劳动者独享自己全部劳动生产物的原始状态便宣告结束了。
    • 地租和利润在劳动者在土地上全部劳动所得中被扣除。
  • 以工资为生的劳动者的需求,必然随着一个国家收入和资本的增加而增加(国民财富增加)。
    • 丰厚劳动报酬是国民财富增长的必然结果和自然表征。
    • 贫困劳动者生活资料匮乏是社会停滞不进的表征。
    • 劳动者食不果腹,则是社会迅速倒退的特征。
  • 劳动者供给会回归到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程度。
  • 劳动者越多,分工越精细,当前分工更先进的设备制造出来,生产力增加。
  • 用生产商品所需劳动量的减少抵偿劳动价格的提升。
  • 某行业资本增加导致相互竞争导致利润减少。

第二篇:论资产的性质、积累与使用

  • 希望通过它可以获得收入的那一部分资产叫做资本。
  • 行业不同,所需资本差异巨大。
  • 一个国家社会的总资产便是他全体居民的资产,分为三个部分:
    • 消费部分,不产生收入。
    • 固定资本。
    • 流动资本:货币、食品、材料、制成品。
  • 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目的一致:使供消费使用的资产不会短缺而且还要增加。
  • 一个国家每年能够通用的货币数量是有每年在境内流通的消费品的价值决定的。
  • 对大国来说,个人的奢侈和任意而为并不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另一部分人的借鉴慎重通常能够补偿奢侈和任意而为的人所消耗的那一部分,并且还有剩余。
  • 中国、古埃及、印度的剩余产品,大多都由外国人出口,所交换回来的也多为他们所需要的东西,常常是金银。
  • 事实上,对外贸易的资本运作速度很少能达到国内贸易的运作速度。
  • 政治经济学的远大目标,便是增长本国财富、增强本国实力,所以出于对本国经济的考虑,不应奖励对外消费品贸易,而应奖励国内贸易;不应奖励运输贸易,而应奖励对外消费品贸易。出于对本国经济的考虑,不应强迫也不应诱使较大份额的资本违背事物的自然趋势,流入到对外消费品贸易或运输贸易渠道中去。
  • 当某一特定产业部门的生产超出了本国需求时,剩余部分必定会被送到国外,以交换国内所需要的物品。
  • 如果一个国家所积累的资本不能全部用在满足本国的消费需求、维持本国的生产性劳动时,那么他所剩余的部分自然就会流进运输贸易渠道,用于满足其他国家的消费需求,维持其他国家的生产性劳动。运输贸易是巨额国民财富的自然结果和象征,但却并不是国民巨额财富的自然原因。

第三篇:论不同国家的财富发展

  • 在文明社会,城市与农村之间的贸易往来是其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 至于把剩余产品输出、送往国外的资本到底是哪国的资本,是外国的还是本国的,则不太重要。
  • 如果本国的资本不足以支持对所有土地进行耕种和最大限度地对自然生成物进行加工,那么即使将本国的剩余产品送往国外的资本不属于本国,也会对本国有利。这是因为有了这种资本,就能使本国的所有资本投资于更有利的用途上。
  • 大地主的愚蠢,商人和工匠的勤劳,最终促成了这场变革的完成。

第四篇:论政治经济学体系

  • 货物除了可以购买货币之外,还可以有许多其他用处。但是货币除了购买货物之外,就没有其他任何用处了。
  • 人们需要货币,更多的时候需要的不是货币本身,而是货币所能购买的物品。
  • 不论哪个国家,依赖铸币流通的商品的价值都支配着其国内铸币的数量。商品的价值增多了,立刻有一部分的商品会被送到有金银铸币的外国,购买流通商品所需要增加的铸币。
  • 一国要维持在异国的军队并进行对外战争,并不一定要储蓄金银。因为维持军队的不是金银,而是可消费的物品。
  • 在遥远的地方建立殖民地,不仅可以给母国的货物和商人提供某些特权,而且往往获得垄断权。
  • 社会总产业不能超过社会总资本所能维持的限度。
  • 哪种国内产业最适宜投资,哪种产业生产物有最大价值,因为商人本身就处在当事人的位置上,所以他们做出的判断要比政治家或立法者准确的多。
  • 立法者的思考应该受长久不变的普遍原理的指导,政治家作为狡猾权谋的动物,才会受暂时变化的支配。
  • 为禁止国外商品输入,或者是为减少外国商品输入而征收的赋税,显然是既破坏了贸易自由也破坏了关税收入。
  • 有些外国商品在输入时,就已经注定了输入量会大大超过国内能消费的量,那么在再次输出时,就会退还已经缴纳的全部税款。
  • 只有输出品是真正输送到外国去时,退税制度才会带来益处,如果输出去的货物最后又被偷偷的运回国内,那么这种退税制度就没有任何用处了。
  • 当制造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各种职业需要的工具的制作,就会成为许多非常重要的制造业的目标。给这种工具的输入任何额外的奖励,都会对从事这个行业的制造业者的利益产生很大的妨害。所以,这样的进口,不但不会受到奖励,而且通常会被禁止。
  • 重商主义所要奖励的产业,都是由富有而有权势的人所经营的。至于那些由贫苦而弱小的人经营的产业,通常是被重商主义忽视或者抑制的。
  • 一个国家的君主对于隶属于它的各个阶层的人民都应该公平地对待。为了一个阶级的利益而损害另一个阶级的利益,很明显是违反这个原则的——禁止羊毛出口的条令,恰恰就是为了制造者的利益而损害了生产羊毛的人的利益。
  • 但是对于真正的各个职业需要的工具的出口,并不是通过高额的关税来制约的,而是通过绝对禁止来制约的。
  • 这些规定可以被人们称道的就是它们的出发点——拓展我国的制造业。但是它拓展所采用的方达井不是通过提升自己的制造业。而是通过阻碍周边国家的制造业, 并尽所能地灭所有可能和我国进行竞争的国家的制造业。
  • 所有生产的唯一目的和宗旨就是消费。 只有当促进消费者的利益必须要考虑生产者利益的时候,生产者的利益才会被重视,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需要重视。这个准则是非常明白的,简直就不用证明。但是在重商主义下,消费者的利益几乎总是为了生产者的利益而被牺牲掉。重商主义仪乎抛弃了消费,而是把生产当作了所有工商业的最终目的。
  • 在一个国家中,每个人为了改变自身处境而进行的自然努力就会成为一种保护力,可以在许多方面预防并矫正那些不公平、有制约作用的政治经济政策带来的不好结果。这种不好的政治经济政策,毫无疑问会防碍一个国家交得富有繁荣的自然进步,但是它并不能完全阻止这种自然进步,更不能让一个国家后退。
  • 重农主义学说最大的错误,在于将工匠、制造业工人和商人都当作是没有生产或者是不能生产的阶级。
  • 一个阶级更大的生产能力,绝对不能够让其他阶级成为没有生产或者是不能生产的阶级。
  • 有用劳动的生产力改进与否受两个因素影响:劳动者自身能力的提升,劳动者工作使用机械的政进。
  • 而且如果一个国家的国内市场不能像中国那么广阔而有利的话,那么制造品也常常需要通过对外贸易进行销售。如果没有广阔的国外市场,那么在国土面积不大、只能提供狹小国内市场的国家(或者是因为国内某生产物不能自由销往国内各地、或者是因为国内各个地方间交通不方便的国家),制造业就不可能会有很好的发展。
  • 制造业是通过分工日臻完善的,而制造业所能实行的分工的细化程度,又一定是由市场范围决定的。

第五篇:论君主或国家的收入

  • 农业是有固定性的。就算是农耕文明程度最低、耕作方式最落后的农民,也一定要有一个固定的住处。一旦要放弃这个住处,就会遭受巨大的损失。
  • 勤劳而殷实的国家,通常最容易引起周国国家的侵犯。所以,如果国家不采取一些新的方法加强国防,人民形成的习惯,会让他们完全地失去保护自己的能力。
  • 多数人的穷困是少数人富有的前提。 富人的富有会激起穷人的不满,穷困会驱使穷人、羡慕会煽动并盅惑穷人,让他们侵害富人的财产。
  • 人们都愿意接受自己或者是自己的祖辈服从过的世家,如果原来不比自己优越的家门突然超越并可以支配他们了,那么他们就会愤愤不平。
  • 如果司法权和行政权没有分离,那么公正很容易就会被人们通常所说的政治势力牺牲掉。承担着国家重任的人,就算是没有什么腐败的想法,也总会觉得为了国家的重大利害关系,有时有必要牺牲个人的权利。
  • 为了尽可能地让这种生产物既产量丰富,又价格合适,那么就必须努力给这个生产物提供广阔的市场。以而就有必要在國内各个地方建立最自由、最方便而且最低廉的交通。要建立这种交通,只有建造最好的运河和最好的道路。
  • 文明社会中所有下级人民的理解力,经常被粗野的无知和愚钝所麻痹,这种无知和愚钝也可以說是一种精神上的残疾和畸形。
  • 在自由的国家中,政府的安全极大地建立在人民对于政府行为所持的好感度上。人民不轻率地、随意地判断政府的行动,的确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 在欧洲,已经没有一个现代文明国家把土地作为国家私有财产,把地租作为公共收人的主要来源了。
  • 一个文明国家的必要费用,如果只依靠君主或国家特有的资财和土地两项收入进行支付,那么不但不合理,而且也不够。那么剩下的方法,就是依靠其他项的税收来支付了,也就是,人民需要自己拿出一部分私人的收人来弥补国家公共的收入。
  • 一般来说,要通过消费品来判断一个人全部费用是奢侈还是节俭,最好是根据房租判断。
  • 管理国家的人,通常都会给自己或者是自己的直接从属人员以超过合适额度的报酬。
  • 对奢侈品征收的赋税,除了会提高商品本身的价格外,对其他任何商品的价格都没有提高作用。但是对生活必需品征收的税。因为提高了劳动工资,所以一定会提高所有制造品的价格,从而缩小它贩卖和销售的范围。

国富论
https://blog.superui.cc/reading-note/the-wealth-of-nations/
作者
Superui
发布于
2023年9月3日
许可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