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将宇宙随身携带—佩索阿诗集》读后感

作者,葡萄牙籍诗人,费尔南多·佩索阿。

这是一本因为书名而买的诗集,断断续续读完,并不记得哪些具体的诗,但记住了一种感觉。

读后感

这本书里的诗描述的客体种类繁多,有花花草草、各种动物、自然宇宙。 但是有意思的一点在于,其描述都是以一种“客观”的方式进行。 绝大多数诗中,作者将自己看作一个旁观者,睁大好奇的眼睛,去观察这个世界。 他不掺杂自己的理解,不揣测事物的意义,用最真实的方式去描述。 看似是在反对修辞,倒不如说,他不赋予事物任何的哲学意义,坚持事物仅仅是事物。

更有意思的一点在于,他总要强调自己“真实”的描述,即在描述之外,仍要强调描述的一切独立于作者的思想而存在。 所以我们会经常看到以下类型的语句“我思考用眼睛和耳朵”,“我不知道我在想什么,我也不想知道”,“但事物并没有名字或人格”,“真实意味着不存在于我的内心”“《水就是水》”… 可能作者生怕读者误解他在赋予事物意义,所以总是在强调它只是一个旁观者,事物并没有这种哲学意义。 所以通篇串联下来,虽然每首诗在讲不同的观察,但是核心观点仅有一个——“我这个旁观者并不赋予事物意义,我只是观察和体会。” 正如《一想到事物》这首诗中讲到,“我观看,事物存在。我思想,只有我存在。”

对于我个人来说,本书还是有着一定的启发,即“无我”。 生活中我们总会给事物赋予我们自己的意义,但是这种意义并不是事物本身的意义。 我们对自我的感知太强,以至于我们总是在用自己的眼光去看世界,而不是用世界的眼光去看世界。 所以我们眼中的世界其实是自己的投射,有点类似于佛印和苏东坡说的“心中有佛所见皆佛,心中有屎所见皆屎。”(当然这个故事可能是小时候的鸡汤文) 当然不论是佛还是屎,都是强加的意义,已经脱离了事物本质,蒙蔽了双眼。

但为什么要“无我”呢? 剖离我的过程其实是一件较难的事情,要求人不以自己的价值观和好恶来看待事物。 即更多的关注“是什么”“应该是什么”而不是“我觉得是什么”。 这样便会不那么容易跳入以自我为中心的逻辑,也会避免由于自己人性的弱点而为自己无意设下的陷阱。

不过“无我之路”道阻且长,能时刻意识到自己处于自己的视角,而不是世界的视角,也还是不错的。


《我将宇宙随身携带—佩索阿诗集》读后感
https://blog.superui.cc/reading-note/carry-the-universe/
作者
Superui
发布于
2024年2月8日
许可协议